法学院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支振锋教授 “同心战疫、润物有声”系列讲座(第二十五讲) 暨辽宁大学法治论坛(第303讲)

发布日期:2022-04-23    浏览次数:


2022年4月20日19时,辽宁大学法治论坛第303讲在线上隆重举行。此次讲座借助腾讯会议和平台直播以线上方式进行,共有200余人观看讲座。本次讲座主题为《法治3.0:信息文明新法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支振锋教授担任主讲人,辽宁大学法学院院长闫海教授担任主持人。

讲座伊始,支振锋教授提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百年”是数百年的概念,每次产业革命都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而信息革命带来的变化必然体现在政治制度、法治等一系列方面上,这对中国法理学者将是一次巨大的机遇。有一部分中国的法学学者们仍然主要是法学理论的“搬运工”,对实践的关注度是不足的,而以苏力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们开始倡导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这样的理论研究才是具有实践意识,有强大说服力的。社会高度变革的时代往往需要新的理论创新,旧的理论已经没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出现后,人类前所未有地创造了新的空间,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法学的理论研究等方面带来巨大的理论创新机遇和空间,在信息文明时代,我们在法学理论研究领域和西方站在了同一起跑线,等待着优秀的中国学者去开拓创新。

支振锋教授介绍道,近两年大家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法治是动态演化的系统。法治一定要讲价值论,贯彻公平与正义,同时更要讲功能论,不断更新演化。在法治的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不停地探索。法治是立足于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以及政治构建之上的高阶产品。法治作为治理机制与产业革命和社会变迁相适应。自原始社会的因俗而治、农业社会1.0时代的礼治、工业社会2.0动力革命的法治至数字社会3.0时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法治,于工业时代区分法治是否真实存在,之前其实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法治。

接着,支振锋教授阐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个人理解。一是信息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变化,生产力革命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社会结构、治理机制的深刻变革。其二,是世界的新历史变局,出现地缘政治与国际格局的重整,人类结成前所未有的命运共同体的同时仍伴随着分裂隔阂。而中国则要重新回到自己历史发展的正轨,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对内和平稳定,对外则包容惠益。

同时,支振锋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法治的新路向。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间,空间的扩展、创造、平衡等使得人类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从大分流发展成大合流。技术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与治理中的最重要变量,更成为国家能力矩阵中的重要一环。新型社会中将存在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治理不团结的特点。新技术的发展将带来市场垄断、劳动关系和数据的一系列问题。社会分化将呈指数级加速,在人机共存的新型社会,信息不对称将使民众的感觉、资金流动以非常微粒化的形式被操控,并通过精妙的、不断数字化的激励系统引向人的愿望、企业的利润以及政治的利益集中的地方。各式各样的app和平台具有极其强大的传播属性和动员能力。由此,不同维度、不同方面的国家安全问题需要更为重视。

支振锋教授最后强调,中国法的世界时刻和国际法的中国时刻已经到来,中国法治需要不信神、不信邪的包容,需要共识而非敌对。法治是人类尊严和自由最后的庇护所。信息时代“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需要全新的法治体系去调整。中国法治需要把“人”找回来,面向全人类。

在讲座的尾声,闫海教授对本次讲座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与支振锋教授进行了交流,支振锋教授期待与我院师生未来进行更多的线下学术交流,本次讲座最终圆满落下帷幕。辽宁大学法学院“同心战疫,润物有声”系列讲座也将持续举办,为大家奉献精彩的学术盛宴。

 

主讲人简介:

支振锋,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中组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环球法律评论》副主编、《网络法治蓝皮书》主编。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中国网络与信息法学会理事。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及后期资助课题共2项,中宣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学会、教育部、司法部等委托课题20余项。翻译并出版法学学术著作6部、出版学术专著或合著17部在《法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发表文章80多篇,在《经济日报》《法制日报》等其他报刊发表文章210多篇,向有关部门提交内部报告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