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刘佳奇教授、胡锋师生在《河南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

发布日期:2025-08-16    浏览次数:

近日,我院刘佳奇教授、胡锋博士师生合作论文“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视域下排污许可法律责任的体系化构造”在《河南社会科学》2025年第8期刊发。《河南社会科学》系CSSCI扩展版期刊、北大核心期刊。

论文摘要

当前我国排污许可法律责任存在“无证排污”的法律责任设定不一致、超证排污与超标排污的责任“倒挂”等体系性问题。采取法典化方式实现排污许可法律责任的体系化是现实状态下的最佳立法方案。在目标定位上,要遵循“适度法典化”的编纂理念,并确立面向责任追究的比例原则和防范环境风险的预防原则。在总体思路上,应形成“统一规范+专门规定+具体规则”统分结合的排污许可法律责任体系。在具体责任规范的构造上,一是将目前分散在各相关立法中的排污许可法律责任条款加以整合提炼,并适当创新后纳入生态环境法典的法律责任编,同时为《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等下位法预留必要的立法空间;二是强化排污许可行政法律责任条款与相关司法解释中涉排污许可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条款之间的有机衔接。

作者简介

刘佳奇,无党派人士,法学博士,辽宁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巴西帕拉伊巴联邦大学法律科学中心客座教授、辽宁省人民检察院听证员、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阜新市人大立法咨询专家、辽阳市人民政府立法咨询专家、《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中英文)》青年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资源法学。先后入选中国法学会研究会青年人才、中国产业研究青年学者百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辽宁省首届法治建设骨干人才、辽宁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等。先后在《法学评论》《政治与法律》《法学论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国家公园建设中的核心法律问题》中、英文学术专著7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累计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先后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国家公园法》等立法的起草、修改、论证工作;执笔或参与撰写的资政建议获全国政协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湖北省委书记、沈阳市委书记等批示。

胡锋,辽宁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资源法学研究。在《中州学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河南社会科学》《学术探索》《南方金融》《学术交流》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法学会、省社科基金、省法学会等课题10项,参编英文著作1部,参与《辽宁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立法的起草、论证工作,荣获国家奖学金、第六届中国自然资源法治论坛二等奖、第六届中国海洋发展研究青年论坛二等奖、辽宁大学研究生优秀科研奖、辽宁大学优秀研究生等奖励20余项。

辽宁大学法学院

2025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