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大学法学院王素芬教授和郭雨茁博士生合作论文《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在《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刊发。《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CS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AMI核心期刊。
论文摘要
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在公益诉讼制度实践上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创新。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存在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权利缺失、传统司法救济途径不畅、依托环境公益诉讼无法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方位保护等问题,需要进行制度优化。我国文化遗产立法历经了由特殊财产法到文化人权保障立法的范式转换,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基础也由财产权转变为文化人权。文化遗产保护蕴含的公益性与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为旨趣的公益诉讼制度相契合,将公益诉讼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能够纾解传统诉讼制度对文化遗产保护乏力的困境。结合我国现有制度基础并适度借鉴他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有益经验,立法上应对文化遗产权予以清晰界定,赋予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厘清民事与行政公益诉讼的适用顺位,以行政公益诉讼优位为原则,方能达至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效果,亦可以充分实现公益诉讼法治化的目标。
作者简介
王素芬,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辽宁大学民生保障与社会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商业法研究会理事,辽宁省法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第四届辽宁省杰出中青年法学专家,入选辽宁省首届法治建设领军人才。担任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沈阳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等职务,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在CSSCI法学类核心期刊《法学》《法学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政治与法律》《当代法学》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研究成果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政府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两项、教育部规划项目及中国法学会重点项目各一项,其他省级科研项目三十余项,所提交的多份资政建议获副省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采纳,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郭雨茁,辽宁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在《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行政与法》《盛京法律评论》发表学术论文3篇,先后参与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人大常委会、辽宁省法学会、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司法厅、辽宁省残疾人联合会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